GFK中國通訊事業部研究總監金瑞兆
過去的一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首次進入負增長發展趨勢,未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將迎來更加嚴酷的挑戰。在2018中國智能手機行業企業家峰會上,GfK中國通訊事業部研究總監金瑞兆全面解析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發展挑戰,以及分享了未來智能手機與AI所產生的智能交互及應用發展趨勢。
根據GFK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增速正在放緩,其中智能手機已占全球整體手機市場80%的市場份額。金瑞兆表示,從智能手機銷售價格來看,自2016年到2018年底,250-500美元的價格段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這主要緣于中國市場消費升級。然而,消費升級在為手機廠商帶來更多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為各大廠商所提供的智能手機產品越來越難滿足消費者未來需求,進而產生了購買疲勞。
從全球各區域增長情況來看,金瑞兆介紹,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將進入負增長階段,總出貨量達到4.3億部,同比下降4%。相對中國、歐美、日韓等地區高飽和度的發展態勢,新興亞太地區、中東、非洲仍保持非常快速的增長速度,另外印度、俄羅斯等國家也呈現有一定增長。整體來看,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追捧的時代一去不復還了,而產業需要更多的技術革新。但他也表示,盡管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增速呈現負增長,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市場,占全球3成以上的份額。正是基于龐大的消費市場,造就了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快速成長。
金瑞兆指出,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智能手機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面臨著非常多的機遇和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本地化的問題;第二、5G、AI快速導入智能手機技術應用。他認為,實際上AI早已應用在智能手機上,只不過早期主要滿足場景化的需求,比如從單攝到雙攝,以及美顏功能,就產生了人工智能數據處理的雛形,但這種AI仍然屬于垂直化應用,即一個產品的功能不斷革新與深入發展。隨著5G技術不斷發展成熟,萬物互聯將產生一個爆發的生態化的AI,以智能手機為中心,將可以與其他介質產生連接,比如音箱、照明燈、冰箱、電飯煲等。未來,萬物互聯將產生很多的機會。
機遇與挑戰同在。金瑞兆認為,當各大廠商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在5G、AI快速導入的情況下,智能手機廠商的競爭對手可能再也不僅僅是之前那些競爭對手,特別是各大廠商以產業生態為入口打造平臺時,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京東可能也正在布局智能音箱、智能家居,而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以及運營商、家電廠商都在打造各種產業生態。因此,未來智能手機廠商在5G、AI時代下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生存環境,更多的競爭對手,極有可能被非同行業競爭對手擊敗。
同時,他也認為,當萬物互聯時代到來,“生死存亡的關鍵其實更多的是我把你拉到我的陣營里,讓你建立比較高的壁壘、忠誠度,否則就會產生比較大的邊際成本的問題。”因此,未來的忠誠度有可能是決定品牌的生死,比如未來一臺智能手機所進行的連接將是很大數量級的連接,而要換智能手機所產生的很大的時間邊際成本就會促使智能手機使用者不選擇更換。
“目前很多廠商都在布局智能音箱,其實就是搶生態的價值或者生態的入口,但未來的生態場景一定是多元化的,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智能音箱都不可能覆蓋所有的應用場景。
因此,智能硬件、手機廠商、家電廠商都有很多新機會。” 金瑞兆這樣看未來產業生態布局。他也對行業里“智能音箱將替代智能手機”的說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智能手機是移動場景的入口,而智能音箱是家庭場景的入口。未來智能手機有可能會被其他移動產品替代,但一定不會被智能音箱干掉,只不過會分流一部分應用價值。”
對于產業生態的打造,金瑞兆認為,未來各大廠商發展的非常關鍵的點是基于品牌忠誠度建立起來的“控制環節”,而不是單純追求產品數量。他表示,蘋果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如果一個人擁有蘋果智能手機,加上一塊智能手表,換機可能性就非常小。如果再加上耳機,那蘋果公司出什么產品,我們就會買什么產品了。這是“微生態”的打造。他認為,未來隨著智能消費體驗逐漸疊加,智能連接將越來越多,比如智能手環連接智能秤,就形成一種“輕生態”,逐漸疊加新的產品就會產生“微生態”,而再連接比如大家電、智能窗簾等之后,就會產生“重生態”。當“重生態”打造之后,改造成本就會很高,更換周期也更長,就會形成一種穩定性。未來,各大廠商的生態布局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調整市場布局策略,一步步進行相關的布局,特別在國際化過程中讓消費者對本生態產生持續黏性。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