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美國制造”動見觀瞻,外界多將鴻海的投資動作鎖定在電視應用上,認為鴻海為沖刺夏普(Sharp)電視出貨量,可能在美國投資10.5代面板廠或相關電視組裝、模組廠,但根據可靠消息指出,鴻海“美國制造”其實是瞄準與物聯網關系密切的車載、醫療特用、移動裝置等中小尺寸應用面板,投資設立6代廠的可能性較高。另外,若是鴻海有機會拿下東芝(Toshiba)半導體事業,也不排除在美國加碼投資興建IC廠。
供應鏈廠商透露,鴻海并未規劃在美國設立8.5代或10.5代面板廠,主要系因鴻海在入主夏普之前,夏普已將美國的電視品牌授權賣給海信,鴻海入主夏普之后,雖多次與海信協商,但海信并不打算將授權賣還給夏普。
在此情況下,夏普以自有品牌在美國銷售電視將受到阻礙,在當地蓋8.5代或10.5代等大尺寸電視面板廠需求降低,加上供應鏈及成本等考量,鴻海在美國設廠初期并不打算興建大尺寸電視面板廠,但若是該品牌使用權在2020年底到期之后,海信不能再使用夏普美國商標授權時,屆時鴻海可能會再視整體環境變化,重新評估在美國設立10.5代面板廠的可能性。
此外,鴻海與大客戶蘋果(Apple)關系密切,目前蘋果主力產品多集中在IT與移動裝置上,電視并非蘋果主力,加上美國政府希望能發展電腦芯片,以及與汽車等有關的高科技制造業,因此,鴻海在美國設廠主要將瞄準車載、移動裝置、IT、醫療特用面板等,興建6代面板廠的可能性較高。
現階段鴻海在a-Si、LTPS與IGZO等面板技術上,尚未決定美國廠要采用何種技術,不過這三種技術,鴻海、群創、夏普均有囊括,IGZO是夏普的強項,鴻海的LTPS廠已在臺灣高雄量產,群創則擁有龐大的a-Si產能,不管鴻海未來在美國6代廠采用哪一種技術,所需投資金額一定遠較興建10.5代廠低。
此外,東芝存儲器芯片業務出售,鴻海已通過首輪競投,5月將舉行第二輪招標,以決定收購案買家,目前出價暫以鴻海約270億美元領先,若是鴻海拿下東芝,不排除在美國加碼投資興建IC廠,但此仍為未定之數。
事實上,6代面板廠與物聯網關系密切,而鴻海在屏網云規劃起步甚早,甚至在物聯網一詞還沒有被市場熟悉之前,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就提出屏網云的概念,在取得夏普之前,郭臺銘更在內部會議中,直接表明將面板視為是今后重要的戰略物資。
郭臺銘考量的出發點,除了大尺寸電視之外,看中的就是在物聯網環境中,無所不在的聯網、顯示與控制需求,不論是在家庭、產業應用、甚至公眾環境中,都會產生對顯示面板的需求,甚至當物聯網發展至成熟階段,各式終端的需求總量將超越目前PC市場規模,并對面板有相當大的需求規模。
此外,在車聯網市場,亦將隨著協同駕駛、自主駕駛、甚至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對于顯示面板需求呈現倍數成長,在這些應用場域所需要的顯示或控制面板,尺寸不需要太大,可能與目前一般手機或平板產品相似,這也是鴻海計劃在美國投資設立6代面板廠的主因。
鴻海則表示,有關在美投資計劃,目前正與美國聯邦及州政府官員進行討論,鴻海長期以來持續努力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目前正積極評估在美國建立制造設施的各項條件與可能的地點,而正式投資計劃將在所有協商討論完成后,經董事會及所有相關政府機關批準后,再行正式公告。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