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iPhone屏幕的主要供應商,日本LCD面板大廠JDI(JapanDisplayInc.)想要再跟背后的大股東──日本創新網路公司(INCJ)籌錢,可能都不會太順利了。
據外媒報導,近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公開表態,稱如果JDI不能減少對蘋果的依賴,并證明自己依然保持有競爭力,那么將失去INCJ的支持,而且INCJ將有可能考慮撤資。
世耕弘成表示,日本一直以來都不愿放手讓大型日企破產或被國外公司購并,認為這會導致日本員工被裁員,并使重要技術流往海外,然而這樣的想法不但過時,而且相當危險。
他解釋,在各行各業都高度全球化的時代,日本不應繼續緊抓早已普及的技術不放,把重心轉移到領先他國的尖端科技上才是明智之舉,等到原本尖端的技術又逐漸普及時,就可以選擇放手。
世耕弘成認為,目前JDI的LCD面板技術已經逐漸普及,日本政府也沒有必要繼續緊抓不放。因此,擺在JDI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不計代價地研發新技術并留在日本,由日本方面掌權;二是坦誠面對其技術已經不再先進的事實,出售公司給國外有興趣的買家。
目前,日本政府尚未對JDI的命運做出最終決定。
其實,蘋果已經是JDI最重要的客戶
2012年,在具有政府背景的INCJ2,000億日圓的資助下,Sony、東芝和日立3家日企的LCD部門簽約合并,成立了現在的JDI公司。INCJ做為其最大的股東,控股比率佔了35.6%。
身為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型LCD顯示面板製造商,JDI在一開始并不依賴于蘋果。根據JDI之前公布的資料顯示,蘋果營收佔JDI整體營收的比重在2012年度時僅20.9%,2013年度升至31.0%,2014年度升至41.8%,相當于每年以10個百分點的速度穩步增長。到了2015財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蘋果對JDI的營收貢獻更是高達5,313.72億日圓之多,金額較2014年度暴增65%。而這一營收水平也佔了JDI當年整體營收的53.7%之多,突破了5成大關。
此外,華為、小米和錘子等其他手機廠商也是JDI的重要客戶,其中華為公司的營收在2015財年達到了1,185.31億日圓之多,佔了當年JDI整體營收的12%。
不過相比之下,無論從重要性和營收比來看,蘋果公司都是JDI最重要的客戶。
iPhone不給力,JDI業績持續下滑
但是,由于近年來iPhone銷售的不振、液晶面板市場需求的疲軟,日圓的貶值和來自其他技術的市場競爭等外部原因,再加上JDI自身對工廠、設備和OLED等未來技術的投資,造成該公司的業績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上個財度(2016年4-6月)JDI公司總營收較2015年同期大減29.2%至1,743.42億日圓,結算后的虧損達到34.11億日圓(2015年同期為盈利22.44億日圓),而這已經是JDI連續第二季度的虧損。業內分析認為本年度JDI的總虧損額將可能高達117.72億日圓,與2015年度同期相比,JDI的虧損為4.61億日圓。
JDI于2014年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當時的IPO股價是900日圓(約9美元)。可是由于業績不佳,其股價長期以來一直在900日圓的五分之一左右徘徊,截至9月21日收盤,其股價只有163日圓,距離當初IPO時的價格相差甚遠。
正是由于不斷的虧損,JDI不得不向背后金主INCJ尋求資金援助。據媒體報導,2016年8月初JDI曾向INCJ請求資金援助,且INCJ表示將以債務保證或融資等方式對JDI提供相關援助,預估援助金額將達到數百億日圓。
轉型OLED困難,或難逃被收購命運
業內預計,JDI獲得此項投資之后,將做為量產OLED面板的儲備資金,但這些錢似乎還不夠。8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JDI公司的CEOMitsuruHomma表示,由于OLED面板的生產成本大約達到現有液晶面板的2倍,并且他認為沒有幾家客戶的產品能夠透過夠高的定價來吸收這一成本,因此未來可能要求智慧手機廠商承擔OLED顯示面板的部分投資。
除了資金問題,JDI在技術上也一直沒有跟上業界的節奏。
身為傳統LCD面板的巨擘,JDI在OLED技術上一直落后南韓的競爭對手。MitsuruHomma預計JDI要到2018年9月才能量產OLED面板,但根據業內的普遍估計,蘋果最早將于2017年就會開始廣泛採用OLED,這意味著JDI將很有可能失去蘋果這個重要客戶,未來的前景不容樂觀。
媒體報導,2016年初INCJ曾試圖推動JDI與同樣處于虧損狀態的夏普合并,但后者最終卻被臺灣鴻海集團收購。
面對籌資遇阻、業績下滑和轉型困難種種難題,JDI會成為下一個夏普嗎?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